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风生水起
本篇文章1397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彩娜
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占全市gdp的14.3%,成为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
"目前,北京的文化建设已经开启了新的航程."9月11日,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在第12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北京文化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前景广阔。
强制“文化+”
北京文化博览会的精彩展示是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缩影。
记者走进工艺美术展区,发现一批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产品,如滕的布贴画、北京刺绣和室内瓶画等尤为抢眼。在文化旅游景区和旅游商品展区举办北京老字号联展,展出非遗漆器、雕漆、画面、嵌花、景泰蓝、北京葫芦画、内画鼻烟壶等名家作品。,现场表演。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进融合与发展,本届北京文化博览会也突出了“文化+”的理念,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
以“文化+技术”为例,文物及博物馆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展区展示数字化文物修复、文化创意产品和虚拟现实技术,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通过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中关村数字文化节、中国三维科技创意文化节等活动,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催生更多文化产业和新的服务形式。
力争“文化+”的文创实验区,已逐渐成为首都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新名片。据统计,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文创实验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新增文化创意企业近2万家,其中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有577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有196家,注册资本总额584.44亿元。
当时是京津冀文化合作
文化合作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和锡山永定河连接京津冀,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今年的ICIF,在主展厅设立了京津冀文化协同开发区和京津冀运河文化区,充分展示了三地文化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其中,“京津冀运河文化展”首次启动,展示了大量实地调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与现实交融中的北运河流域文化图景。
北京通州展区着眼于京津冀的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吴彤画廊的一体化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广泛实现项目对接和产业整合,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帮助文化“走向全球”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也悄然成为现实。
在主展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展区的兰海韵平台展台前,十几位参展商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兰海韵推出的“一带一路联播平台”,通过共享沟通模式为企业定制“一站式国际推广”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全球“点对点”的精准沟通效果。
虽然中国文化企业有很强的“走出去”的意愿,但外国商人也在寻找商机。
在北京文化博览会的主展区,记者发现参展的外商数量比上一届大幅增加,参展商展示了自己的本土文化,介绍了自己的文化项目,寻找合作机会。包括“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伊朗驻华使馆,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等国际组织。
据组委会介绍,在北京文化博览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U-中国“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国际多媒体协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等4个国际组织以及俄、美、德、法、荷、波、澳等63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海外代表团参加了博览会。
据统计,上届第十一届北京文化博览会的合作意向、协议和交易总额为7861.05亿元。
标题: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风生水起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72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手机网络安全需求催生千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