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改革呈现三重效应
本篇文章1739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范
营地改革全面实施已经一年多了。回顾改革成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营改增呈现出改革、减税和预期三重效应。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他表示:“作为一项引领、带动整体的改革,营内改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集中营的改革有很多改革效果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改增的意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减税和减负上。在评估营改增改革的最大改革效果时,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刘尚希:营改增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它有利于完善税制,建设公平统一的税收环境,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等。并且具有多种改造效果。
首先,商品和服务的税收制度已经统一,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已经得到推进,这就迫使金融制度进行改革。随着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全面实施,流转税的二元税制已经转变为单一税制,商品和服务税体系已经统一,现代增值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这迫使财政体制进行改革。
进一步推进我国税制改革,使整个税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国对商品和服务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违反了税收制度的中性原则。虽然增值税在生产和消费的每个环节都要征收,但通过抵扣机制,中间的每个环节只对营业额的增值部分征税,有效避免了重复征税问题,实现了税收的中性。要充分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前提之一是增值税的税基应尽可能宽,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随着试点改革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国最终确立了覆盖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型增值税,极大地促进了税收在中国的中性作用。
营改增将迫使财政体制改革,即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改革。营改增实施后,地方主体税种缺失,如何重构地方税制成为首要问题。目前,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分配调整已实施过渡性方案,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地方增值税改革带来的短期收入问题。然而,税制改革不仅影响到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分配的调整,而且对中央和地方的税源结构和税收质量也有重大影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划分将对地方政府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激励不相容可能会发生。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会追求更多的投资和更多的项目,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走吸引投资的老路,这将对整体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随着中央与地方分权和支出责任的改革,以及整体税制改革的推进,今后有必要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从而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地方税制。
其次,营改增试点全面实施后,增值税覆盖了所有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流转税的税收中性进一步加强,为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优化税收环境,促进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公平竞争。公平竞争首先要求有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而税收制度是制度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就相应地要求有一个公平的税收制度。公平税制的前提是税制统一,税收待遇相同。营改增试点改革统一了我国的商品和服务税收制度,消除了原增值税和营业税纳税人承担的双重征税因素,充分发挥了增值税的中性特征,有利于减少税收对生产经营决策的扭曲,为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统一的税收环境,保证了同一税制环境下所有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有效释放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活力。
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更好的税收环境。营改增从制度上消除了双重征税,进一步提高了税制的中和度,减少了税制对市场的扭曲影响。企业不再需要选择“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组织结构进行避税,也不再担心购买的服务无法抵扣,从而促进了服务业特别是R&D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产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链的延伸。□□□□□□□□□□□(下至版本2)
同时,营的改革也有利于产业的整合和发展,促进了产业服务。贯穿服务业内部和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扣除链,符合当前第二、第三产业由产品为中心向服务为中心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可以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服务业转型,促进工业服务业发展。夏令营的改革也有利于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促进大众创业和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营改增使国民经济生产、流通和服务各个环节的税收扣除链完整,从制度设计上彻底消除了双重征税。
此外,作为一项经济改革,营改增还可以通过促进就业和创新,带动社会改革,促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
劳改营的改革能有效地促进就业。营改增中的减税不仅会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还会有助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服务业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领域。营的改革有利于改善服务业的整体税收环境,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还可以扩大空企业家的数量,通过创业促进就业。创业和就业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同时,就业扩大,收入增加,社会预期稳定,消费和投资可以跟进,形成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循环。
营的改革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创新是社会活力的体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创新主体包括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创新成果有更广阔的应用阶段,可以通过间接市场化和产业化造福社会,极大地激发社会主体的创新活力。这是经济主体创新的源泉,创新动力有其基础。比减税更重要的是,通过服务业改革的改革效应,各行各业对创新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在这方面,营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大众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释放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潜力,促进创新驱动,提高社会活力,从而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注入社会动力。
减税的效果是真实的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平台转型阶段,大量传统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对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盈利能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请告诉我们营地改革的减税效果的具体收益。
刘尚希:减税是通过改革阵营的改革来推动的,而减税是通过扩张、转型和税制转型来实现的。试点纳税人和原增值税纳税人的减税是经济低迷时期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减税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政策调整减税,二是通过体制改革减税。营改增的试点改革是通过制度改革来实现减税目标,既可以实现短期减税目标,又有相对稳定的制度安排,因此还可以稳定纳税人的预期,企业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来实现企业经营和税负的最佳平衡。
据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改革已减免税收1.61万亿元。特别是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启动,截至2017年6月,直接税减免已超过8500亿元。
与供给方结构改革的成本降低相结合,改革增税的减税效应是典型的通过改革降低成本,具有长期效应。结合通过优惠政策降低短期成本,可以实现改革效果和政策效果的叠加和放大,成为帮助供给方进行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五年来,营改增试点中减税1.61万亿元的“礼包”对经营良好的企业来说是锦上添花,对处于盈亏临界点的企业更有帮助。
这有利于减少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一项重要的税制优化改革,营改增不仅具有改革效果和减税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产生良好的预期效果。预期的效果是什么?
刘尚希:阵营的改革有利于减少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产生良好的预期效果,成为提高市场预期的“稳定器”。
有利于降低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改善宏观经济运行。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期,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增加,此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营改增不仅可以通过减税效应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产生良好的预期效果——显示政府稳定经济运行的决心,改善企业未来的经营环境和利润预期,从而提振市场信心,提高社会预期。
有利于减少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不确定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商业形式的融合。在营改增之前,由于增值税抵扣链的断裂和重复征税,如果采用专业化和合作的方式,纳税人的税负将会加重,从而增加产业转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营改增通过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消除商品和服务流通中的双重征税,降低了转型和结构优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二产业中的内部化,有助于实现主辅分离,促进R&D、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与主营业务的分离。 从而成为更高效的创新主体,提高工业能源水平,实现主业更集中、辅业更专业化。 在加快专业化分工的同时,营改增将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社会化合作和新业务形式融合,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有利于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创新中的不确定性,促进企业优化经营模式,增强创新意愿。一是减少企业管理行为的不确定性,推进企业标准化管理,改变商业模式;二是降低企业创新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创新的意愿。
标题:营改增改革呈现三重效应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06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决胜全面小康电商扶贫担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