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大动作,大机遇
本篇文章1527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莲访谈
粤、港、澳三地青少年个性各异,充满活力,未来将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成长。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未来将如何发展?为此,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莲。
经济学:粤港澳合作有什么样的前世?
曹文联: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以后)主要是关于香港和澳门如何帮助内地对外开放。香港和澳门通过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来吸引投资,起到了吸引投资的作用。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也是粤港合作的结果。
第二阶段,2000年大陆企业走出去战略提出后,粤港澳开始探索更深层次的融合,尤其是珠海横琴新区和深圳前海新区的建立。横琴与澳门的跨区域合作比在大陆设立特区走得更远,融合得更紧密。这也充分发挥了香港和澳门的优势,帮助内地企业在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与国际市场接轨。从那以后,我们对对外开放更加有信心。
第三阶段,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粤港澳积极研究如何更深入、更全面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帮助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4月发布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标志着粤港澳合作进入了一个更高、更全面的新阶段。
“经济”:中国向粤港澳大湾区求婚的机会是什么?
曹文连:首先,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有关。在过去的两个阶段中,粤港澳合作未能满足共同建设大湾区的条件。随着内地经济特别是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湾区的提议已经成熟。总的来说,海湾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国际生产要素自由、充分、公开流动的地区。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采用9+2城市群组合,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优越,交通网络密集,产业基础雄厚,金融业发达。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的国土面积和5%的人口,创造了12%的国民经济总量。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设世界级湾区的条件,可以成为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
经济学:粤港澳大湾区是新的国家战略吗?
曹文联:随着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对内加强腹地,对外连接东盟,东至海峡西岸经济区,西至北部湾经济区,北至长江经济带,南至东南亚。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不仅有利于加快桂、湘、赣等地的产业梯度转移,而且形成了面向东盟的海陆国际通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枢纽。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三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外的又一大战略。我认为,正如熊安新区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于一带一路。大湾区有两个国际大都市,香港和澳门,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经济”:你倡导的飞地经济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什么作用?
曹文莲:2013年,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落户珠海秦恒岛,部分资源和设施与澳门资源共享。以此类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丰富,因此建议采用飞地经济模式,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大湾区的建设将会有新的扩展。
如今,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社会成本非常高,许多产业正在向东南亚国家转移。2017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飞地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我认为深圳原有的产业可以转移到雷州半岛或者广西和海南。一方面,企业可以走出去;另一方面,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优势产能的转移应该首先关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发展规划的对接,增加政策供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释放政策红利。但是如果你想把粤港澳大湾区演好,你需要向大师学习,每一步都要小心。
标题:大湾区:大动作,大机遇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11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