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华丽转身:保险姓保,跨越发展
本篇文章4928字,读完约12分钟
东方ic图
●国家政策更加关注保险业
●保险机构自身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社会对保险业的认识迅速提高
2012年可能是中国保险业发展最艰难的一年。受投资收益低、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保险业务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与近20年来20%以上的平均增速形成鲜明对比。多年来,保险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一直低于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
经过五年的努力,保险业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成绩单”。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2016年全国保费收入为3.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8%;保险业总资产15.1万亿元,年均增长20%;2016年,中国保险市场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了2372.78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1.05万亿元。
五年来是什么改变了保险业?保险业在哪些领域发生了变化和辐射?
坚持“保险姓”
实现跨越式发展
“每年的gdp增长率都是几倍,这样的行业很少见。保险业就是其中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五年,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做大’和‘做强’,同时也根植了‘保险业姓’的理念。”
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实现保费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分别增长9.12%和36.51%;保险业总资产15.1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2.31%。
特别是2016年,保险业提供的风险保障金额为2372.78万亿元,同比增长38.09%,比原保费收入增长率高出10.59个百分点,保险金额增长率明显快于业务增长率,更好地解释了保险回归保障源和“保险姓氏保障”的概念。
是什么支撑着保险业的快速增长?
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徐贤从感性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首先,国家政策更加重视保险业。从国务院《新十条》的出台,到各部委、各保监局对各级保险业的支持,保险业的战略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家十条》),明确了保险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新《全国十条》的出台,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保险业的重视。”王国军进一步指出,“地方监管部门的配套文件加快了保险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
保险业快速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保险机构自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根据徐贤的分析,在过去的五年中,保险机构的数量、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保险机构、保险范围的大小和保险范围的扩大都反映了保险业的迅速发展。
据记者粗略统计,保险机构数量从2012年的120家增加到2016年的200家,其中包括11家保险集团公司、163家保险公司、2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4家其他公司。
王国军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保险公司和相互保险公司的批准,保险业有更多的实体,这有利于下沉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调动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郭教授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为保险业注入了新的资本活力,不同类型的保险实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级普通百姓的保障需求(603883,诊断股)。”
快速增长的第三个原因是社会对保险业的认识迅速提高。徐贤说:“这可能是过去五年发展的一个亮点。全社会的保险意识迅速增强,消费者对保险有了更好的理解,并进一步接受和转化为积极寻求保险保护。”
有趣的是,三位受访教授异口同声地提到,虽然增速较快,但保险业整体发展平稳,声誉和美誉度持续上升,这与“中国保监会姓监”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特别是2012年初,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第二代偿付能力规划》)。与规模导向的“为第一代付费”相比,“为第二代付费”是风险导向的,这使得不同风险业务的资本要求发生显著变化,从而显著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策略。
在严看来:“第二代的推出已经得到了全球保险业的认可。风险导向计量标准是欧美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的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数量从2011年的5家减少到2016年第三季度末的3家,行业净资产从2011年的5566亿元增加到2016年11月末的1.76万亿元。
此外,中国保监会坚持“前端开放、后端管理”,积极推进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改革、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保险产品监管改革,为保险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王国军强调。
不要回避缺点和矛盾。
保险业在过去五年的爆炸性增长也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其中普遍保险首当其冲。郭表示:“万能保险无法抵消过去五年保险业的快速增长。事实上,万能保险产品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政策变化的总方向是帮助保险业更健康地发展。”
两轮驱动
服务实体经济
“现代社会的普遍说法是,保险有三种功能:风险保护、金融融资和社会管理。”中国太平洋保险(601601)董事长兼总经理顾岳表示:“从三大职能的关系来看,风险保护是保险业最基本、最核心的职能,金融融资和社会管理属于保险。附加功能基于其风险保护功能的实现。”
在过去的五年里,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徐闲分析,“一方面,利用保险担保功能帮助实体经济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也成为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
郭表示:“保险是三大金融板块中最务实、最支持实体经济的板块。以财产保险为例,无论是工程保险、海上保险还是责任保险,都是围绕着实体经济的生产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PICC P&C保险”)的周红(化名)是第一位参与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赔偿机制试点工作的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的推出在上海市场反响很好,很多保险公司都表示了对其生产和研发的担忧。”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保险行业为中国731个首(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提供了风险保障,并获得保费补贴,涉及保费33.2亿元,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359亿元。
“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保障功能也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尤其是农业保险。”致力于农业保险研究多年的郭告诉记者,“五年来,农业保险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截至2016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417.7亿元,约1.9亿户参保,前三季度提供1.42万亿元风险保障。中国南方水灾农业保险赔偿超过70亿元。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000061)扩大到31个省市,“保险+期货”试点在6个省市启动。
根据PICC·P&C向《国际金融新闻》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该公司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了7209个营销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了25000个保险服务站,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了294000个保险服务点。网点覆盖全国98%的乡镇和54%的行政村,农村保险服务队伍达到34.9万人,分布在许多毗邻的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
“双轮驱动”的另一个车轮是保险资金向实体经济的直接“输血”。
“五年来,保险业积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规模大、来源稳定的独特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资本和股权投资,增强了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后劲。”王国军说。
平安(601318)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最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我们始终践行‘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保险、银行、信托、互联网金融等业务,金融资源不断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以平安人寿为例,通过基础设施债券计划、基础设施建设股权投资计划和铁路建设基金优先股为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服务。
截至2017年6月底,平安人寿已投资1000多亿元服务实体经济。其中,通过基础设施债务投资计划投入的实体经济余额为898.53亿元;通过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铁路建设基金优先股、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支持国家公路和铁路建设220亿元。
不久前,广东省与平安集团签署了重大项目合作协议,拟共同设立“中国广东发展(平安)基金”,目标规模为1500亿元,主要用于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城市、高速铁路、城市轨道、机场等。双方还计划投资建设广汕铁路和赣深广段,参与铁路建设投融资改革,共同探索铁路建设创新管理模式。
“保险资金追求的不是盈利,而是稳定,这也非常符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特点。”王国军分析说,“不可否认,保险资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护送一带一路号
帮助重大战略建设
自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面临的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积极的能量。作为基础设施项目的“护航者”,国内保险公司通过各种保险和产品为参与海外商贸活动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重要的风险保障。
顾岳认为:“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交易风险以及局部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企业首先要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次,通过适当的手段合理转移风险非常重要。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移手段。”
以中国太平洋保险为例,除了传统的企业财产保险、建筑工程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外,还推出了潜在缺陷保证保险、海外项目延期完工保险等产品,从更多层面防范企业风险。
PICC P&C保险向《国际金融新闻》记者提供了一套数据:2013年至2016年,PICC P&C保险参与承保了“一带一路”沿线工程保险、财产保险等450多个项目,覆盖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险担保金额为10760亿元。
PICC P&C总裁林智勇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2017年初,PICC P&C明确将全球化战略列为公司“十三五”规划的五大战略之一。同时,积极调整内部工作机制,成立国际业务部,搭建集中专业的国际业务管理平台,更有效地满足和服务“一带一路”企业的保险需求。
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诸多风险,PICC P&C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保障责任风险、保障船舶货运等方面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产品研发和引进力度,建立国际商业保险产品库,积极尝试国际产品创新。
目前,PICC P&C国际商业保险产品库基本涵盖了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的准备、建设和运营等各个阶段和领域。
除了从多个路径和角度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PICC·P&C还致力于整合全球第三方服务资源,建立会展业支持工具,建立管理支持系统。“下一步,PICC P&C将继续建设完整的海外业务计费网络,实现海外业务计费的全覆盖;与海外评估公司、索赔中介服务机构和国际救援组织合作,建立海外调查和损失确定网络,为客户提供全球索赔和救援服务。”林智勇透露。
徐贤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将会更加明显,加速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的时机已经到来;其次,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务输出的不断增加,其附属的工程保险和人身保险也迎来了出国的好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而空的水平很高。中国保险业应抓住当前的大好历史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海外项目集中的地区设立业务机构,使之“走出去”。此外,“一带一路”为保险资金的使用开辟了另一个海外阵地。
准确的扶贫是困难的
迫切需要模式创新
今年中秋节,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平安集团扶贫村的特色农产品“平安四宝”的来信,以及两位扶贫“村官”。这些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红薯、茶叶、黑豆和葡萄柚,还有一点泥土的味道,也让他想起了“知青下乡”。
马明哲说:“和平四宝是准确帮助穷人的农业品牌。我愿意做‘和平四宝’的推销员,与大家分享扶贫成果!”他还饶有兴趣地给红薯起了个名字,叫做“麻岭土豆”,“我们能不能组织安全员工通过工会集体采购,把绿色无污染的水果和蔬菜介绍到每个人的餐桌上?”。
除国内销售外,马明哲还计划在平安在线平台慈善区预售这些农产品,并通过农产品与现有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生产和销售问题,让更多人分享扶贫成果。
金融扶贫,保险第一。
PICC P&C创新金融扶贫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出“八保”模式,即河北“政治保险”、陕西“扶农保险”、宁夏“扶贫保险”、广西河池“政府+保险+企业+农民+保险”、江西“商业补充保险和一站式服务”等“八保”扶贫模式,其中河北“政治一体化”,
2015年底,中国保监会批准PICC开展支农小额信贷业务;2017年,中国保监会将增加200亿元小型支农试点项目配额。PICC通过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在集团内部筹集保险资金,为符合条件的投保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专门用于农业生产和小微企业经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于脱贫战略。
未来,PICC P&C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将继续创新支农业务模式,发展新型保险,连接农产品生产端和销售端,打通农业产业链,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供销渠道,打造农业金融生态圈,进一步实施国家扶贫战略布局。
在“和平四宝”大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生活在和平村的扶贫干部的汗水浇灌和具有和平特色的扶贫模式的创新实践。
马明哲在回复中表示:“平安有综合金融的优势。每个子公司都有许多扶贫行动。你可以利用农业保险、普惠金融或金融技术来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真正的保护、贷款和储蓄。帮助村庄集体发展工业,帮助贫困家庭规划生计和自力更生。”
2016年,平安在行业内率先成立了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委员会,马明哲担任委员会主任,并成立了农村保险业务组、农村大病业务组、农村医疗保险业务组、农村银行业务组和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组五个专门工作组。财产保险、人寿保险、银行、信托、普惠等专业公司均为集团成员,专注于“保险下乡”、“医疗保险下乡”、“银行下乡”和“互联网金融下乡”四大业务板块,为扶贫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形成具有安全特色的金融“四宝”扶贫模式。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中国平安及其在全国各地的组织共接收了近300项精准扶贫任务,投资超过3000万元。通过不断完善服务网络、优化保险产品、加大保险资金投入、深度培育智力扶贫,我们走上了一条安全特色的扶贫之路。
标题:保险业华丽转身:保险姓保,跨越发展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23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