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提升一线监管能力 重拳出击IPO“拖延症”
本篇文章5300字,读完约13分钟
优化监管理念,提高一线监管能力[br/]
近日,证监会党组成员、主席助理宣长能在宁波证监局指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的党员干部要立足监管工作实际,结合自身业务和专业,真正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优化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增强一线监管能力。]宣长能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思想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宣长能认为,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宣长能强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理论,特别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需要认真理解和认真落实。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的党员干部要立足监管工作实际,结合自身业务和专业,真正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党的政治地位。中国资本市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第二,要深刻认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要深刻认识五年来发生的历史性、深刻性和根本性变化,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政治行动。第三,要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部署和任务,进一步履行职责。要立足国情,深化对辖区监管工作规律的认识,拓宽视野,加强国际经验比较,优化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要夯实专业基础,掌握新知识,研究新情况,积极实践,提高一线监管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打硬仗,深刻认识党的执政新要求,把廉政建设、反腐败和防控廉政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忠诚、廉洁、负责的监督干部。
宁波证监局全体党员干部出席了本次报告会。会前,宣长能听取了宁波证监局党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报告。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资本市场的魅力在不断增强
最近,中国证监会对一批涉嫌非法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和非法买卖股票的公司和个人实施了行政处罚,这成为又一次严格监管的最新举措。此外,自今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公开发行(ipo)的通过率有所下降,大股东减持的行为有所减少,对“高交割和高转让”概念的炒作有所降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分析人士指出,过去中国资本市场的种种混乱源于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如今,在监管当局的努力下,资本市场的制度栅栏已经牢牢地扎牢,中国资本市场正变得更加健康有序,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权利与责任终生相连
与今年前三季度相比,中国a股市场ipo通过率下降了20%以上,上市公司严格的质量控制成为监管的重点。与此同时,之前存在的ipo“堰塞湖”压力正在逐渐缓解。2017年,ipo企业从受理发行申请到完成上市的平均审计周期约为一年零三个月,与之前需要三年多时间的审计周期相比大幅缩短,直接融资效率显著提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ipo审计的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审计内容已经从关注财务指标转向关注IPO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如果发行人不能证明财务指标本身并从逻辑上推断其合理性,就很容易被拒绝。无锡万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少霞表示,独立选举委员会、监事会和终身问责制将使相关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更加谨慎,而一些不符合上市要求的排队企业可能会退出困境。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过去资本市场确实存在一些喜忧参半的现象。因此,严格的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引入终身负责的权责联动机制,显然是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建立防范风险的规则
从今年开始,中国的资本市场监管一直在煞费苦心地积累着弊端。始终保持打击非法活动的高压态势,不断筑牢制度屏障,坚决治理市场混乱,成效显著。
5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东和董事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大规模交易减持监管体系,堵塞了制度漏洞。新规实施后,大股东减持等混乱现象明显减少,平均日减持量较新规实施前下降23%。根据一些信息,新规定实施后,减持占流通股1%以上的比例从72.83%下降到55.89%;“过桥减负”的比例从80%降低到50%。
今年以来,“高交割高转让”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利益链条已被逐一切断,炒作明显收敛。在2017年半年度利润分配计划中,实施“高交付和高转移”的公司比例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丛屹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有大量的中小投资者。因此,大股东减持套现、利用高交割和投机主题等行为将形成负面示范效应,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加强了“市场规则”和执法力度,立即打击了违法行为,促进了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越来越多的开放受到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青睐。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发布了最新的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评估核心结果报告。评估报告认为,中国证券期货监管体系总体上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中国证监会自第一次fsap评估以来,在防范和控制风险、加强监管、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成绩,特别指出中国在投资者保护和市场风险监管方面的先进做法值得借鉴。
同时,从国际投资银行的角度来看,不难看出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增长的魅力。高盛(Goldman Sachs)认为,中国工业产品价格的反弹、货币和信贷增长的放缓、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及政策一致性预期的增强,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表现。展望2018年,中国将继续控制风险,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未来,将有2000-4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中国a股市场。美国银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在一份报告中预测,亚洲和新兴市场的股市将在未来两年翻一番,因此我们可以对2018年保持乐观预期,并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的魅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引进来”的角度来看,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应该为在华投资创造更多的长期资本,以便更好地参与国内实体经济;从“走出去”的角度来看,监管部门应确保企业在融资后将资金投入到真正符合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领域,而不是简单的“走出去”
Ipo“拖延”可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多年来,ipo堰塞湖一直困扰着a股市场,给股市带来巨大的ipo压力。然而,今年以来,随着管理层加大新股发行力度,以及发行审核委员会严查ipo公司的双拳出击,500多个ipo堰塞湖被清仓,ipo堰塞湖逐渐减少。截至今年11月底,证监会主席助理宣长能宣布,ipo“堰塞湖”现象已基本消除。
ipo堰塞湖不仅已经基本消除,而且ipo公司也饱受“拖延症”之苦,一些企业正在想方设法暂停IPO,这对于大多数外来投资者来说,确实令人惊讶甚至震惊。我排队等候首次公开募股,最后轮到我的公司参加会议。出人意料的是,有人放弃了这个链条,甚至想出了暂停ipo的办法。这不是烧坏的神经。
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ipo公司饱受“拖延症”之苦,不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被烧坏了,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很聪明。因为有些公司正在排队拿问题,希望在排队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但由于ipo过程太快,是时候让自己的公司出来了,问题还没有解决。其他公司在排队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甚至有些公司在看到ipo将被严格审核时也很害怕,所以他们想等一等,希望选择一个合适的会面时间,于是ipo“拖延”就出现了。
会议被故意拖延,甚至是巧妙的拖延,希望避开独立选举委员会的严格审查,从而造成ipo渠道的堵塞,影响正常的ipo会议程序。因此,这种推迟ipo的举措必须停止,决不能容忍。为此,中国证监会发证部门采取如下措施:从本周起10个工作日内,相关公司将尽快提交会议材料,否则将开始现场检查。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了一个约20人(80人)的团队,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了一个40-50人(100人)的团队,完全有能力快速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后未提交的,将直接终止,并可提醒中介机构或采取监管措施。这项措施被中国证监会发布部门列为过渡性措施。
从过渡性措施的安排来看,这确实反映了中国证监会推进ipo进程的诚意。但从监管角度来看,这种安排有些多余。因为从ipo的角度来看,中国股市没有必要要求哪家公司上市。中国股市可能缺少这种或那种,但唯一不缺少的是上市资源。对于ipo公司来说,如果你不能坠入爱河,那就放手吧。如果你不上市,自然会有更多的公司想上市。因此,从ipo审核的角度来看,没有对未向会议提交材料的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监管资源的浪费。监管机构没有必要在首次公开募股公司将会遇到的问题上表现得如此缓慢,这样他们就不会坠入爱河,继续吧!
事实上,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严厉措施处理ipo公司延迟上市的问题,并对这些公司进行严厉打击。由于规定允许的准备时间只有30个工作日,如果不能提交,可以直接终止审核。那么证监会只需要按照规定行事,即直接终止这些公司的ipo进程,让这些公司在六个月或一年后重新ipo。对于造成会议延期的中介机构,在采取相应监管措施的同时,将在未来6个月内暂停接受其主办的ipo项目,以示对主办机构(或中介机构)的处罚。
全球ipo交易量达到了十年来的新高。亚太地区表现良好。
从今年年底开始,许多行业组织总结了今年全球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情况,并对明年的情况进行了展望。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ipo交易数量达到了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亚太地区占全球ipo交易融资总额的45%,交易总量的67%,领先于所有其他地区。亚太交易所金融业完成的ipo融资总量居首位。
亚太ipo活跃
贝克麦坚国际律师事务所18日发布的2017年亚太跨境ipo指数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IPO数量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ipo发行全年保持增长势头,IPO数量和交易融资在2017年下半年都有所加快。共有1694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交易融资金额达到2066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约1/3。跨境ipo活动和国内ipo活动均实现了增长。
数据显示,从融资总额和发行总量来看,中国、印度和韩国公司在亚太交易所最为活跃。中国企业已发行482只国内和跨境新股,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463只)。今年,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公司的新股发行也大幅增加。马来西亚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融资增长了7倍,达到创纪录的24亿美元。与此同时,印度ipo交易的融资额跃升240%,至138亿美元。
报告还指出,在亚太地区,国内ipo交易占IPO交易的绝大部分。共有1023家企业在境内上市,比2016年增长26.4%,交易融资金额达到754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31.8%。尽管跨境ipo交易数量增加了40.8%,达到107笔,但交易融资额下降了24%,至170亿美元。2017年,亚太地区跨境ipo指数下降了19.5%。
金融高科技行业的表现引人注目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Ernst & Young)持有类似观点。安永(Ernst & Young)预测,由于强劲的经济增长、高投资者信心、不断上涨的股市以及一些国家准备上市的公司数量增加,亚太地区明年仍将是全球最活跃的新上市地区。安永(Ernst & Young)亚太ipo负责人林戈(ringo choi)表示,亚太地区ipo发行的快速增长巩固了该地区作为全球最活跃IPO市场的地位。在mainland China、日本和澳大利亚,小型ipo市场正在蓬勃发展,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
从行业角度来看,金融业在亚太交易所完成的ipo融资总量排名第一。工业部门在首次公开发行的数量上领先。
根据贝克麦坚时的数据,金融业在亚太交易所完成的ipo融资总额排名第一,达到229亿美元,但这一金额较去年下降了12.3%。高技术产业交易融资额同比增长152.8%,达到137亿美元,工业部门融资总额同比下降10.4%,达到124亿美元。
2017年,行业首次公开发行(IPO)数量居首位,达到240家,占亚太交易所交易总量的21.2%,其次是高科技行业(176家,占15.6%)、材料行业(141家,占12.5%)和消费品及服务行业(114家)。
金融业在亚太交易所完成的跨境融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品和服务行业在跨境交易中最为活跃。2017年,跨境ipo交易数量达到20笔,比2016年增长81.8%,交易融资金额为9.97亿美元。
标题:证监会:提升一线监管能力 重拳出击IPO“拖延症”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695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