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岛港农民工:中学毕业后,四次刷新世界纪录
本篇文章1648字,读完约4分钟
几天前,来自全国各地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将相机对准青岛港。这一次,除了关注许振超和其他劳动模范,他们更关注一群农民工。在这群农民工中,一些人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一些人成为了级别合适的“大官员”,还有一些人拥有自己的私人工作室...这群农民工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他们说这是因为他们一直梦想着,尽管他们现在已经取得了成就,但他们仍然有梦想。
中学毕业并四次刷新世界纪录
22年前,皮金军刚刚中学毕业,来到青岛港码头,成为一名装卸民工。进入香港后,在隧道队工作时,他发现散落在输送带上的煤大多是由于一些湿煤粘在输送带上,增加了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他用一块角铁和废橡胶把它固定在传送带下面。当传送带通过后面的装置空时,粘在上面的煤渣会被自动刮掉,从而解决了“打滑”的问题。2000年,随着港口的整合,皮金军成为散货装卸的一线工人。在灌装作业中,他的“四步操作法”从灌装一包散装货物节省了3秒钟,允许一个班次每小时灌装350吨散装货物,创造了青岛港第一个农民工品牌——“三月灌装”。这些年来,皮金军带领全队员工,创造了66项独特技能,刷新了4次装浆和卸浆的世界纪录,先后创造了“金军装浆”、“金军大鱼”、“金军冻鱼”等“金军”品牌系列,成为地地道道的金牌民工。
随着皮金军的推出,队里的农民工成立了家庭互助小组,每个人每月拿出2元钱成立阳光互助基金,从最初的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0元,帮助遇到困难的工人。皮金军成为副队长,变得更加认真。2013年的一个夜班,皮金军主动拿出自己的毛巾洗脸,动员大家通宵擦拭包装袋。店主非常感激,他主动从1000元中取出钱,被皮金军拒绝了。"对我来说,做好工作是最大的幸福!"
这个级别的农民工每个月都会穿破一双鞋
在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一个名字——徐万年,一个青岛港的普通工人告诉记者,“徐姬叔也是一个农民工。1993年,他成为青岛港第一批纹身司机。2005年,他被提拔为装卸队副队长,成为全队第一批合同制农民工。2007年,徐万年晋升为青岛港西岗分公司副经理。他成为青岛港第一个也是少有的副处级农民工。2008年,他在山东省首批100名农民工中获得第一名,2010年,徐万年担任该职位。
徐万年总是在西岗42万平方米的码头上日复一日地穿梭,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平均每个月都要穿鞋。徐万年担任生产副经理时,公司仅有740米码头岸线和两个半泊位,码头资源严重不足。徐万年花了整整一夜的时间想办法把海岸线上的两个泊位变成三个泊位。这一事件让西岗公司的“总调度员”李大勇为自己感到惭愧,也让每个人都尊敬全心全意对待自己工作的农民工副经理。
农民工也有自己的工作室
同样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西联公司第二机械队副技术总监赵走上了一条技术之路。在进入香港之前,赵还只是山东沂南县一个农民的孩子,初中学历。然而,进入香港20多年来,他不仅自学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专文凭,还掌握了西门子、ABB和三菱生产的世界级设备维修技术,成为集团内著名的“杰出贡献人才”和农民工高级技师。
多年来,赵主持了许多大型技术改造项目。其中,25A起重机“油电转换”项目的成功实施,在中国沿海港口引发了该类起重机“油电转换”的技术创新,填补了国内港口机械在这方面的空空白,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为了支持赵的创新和发明,公司以他的名义成立了“科技工作室”。结果,赵成了青岛港第一个拥有私人工作室的农民工。
2012年4月,赵为了解决起重机电控制动问题,在调车机房呆了三天。找到方法后,他带着徒弟安装了一个新设备,他的朋友给他起了个绰号“绝望的三郎太”。赵说,他在青岛港经历了一次“转型”。第一次是从农民到码头工人;第二次是从初中文化升级到大学毕业;第三次,我从维修工人变成高级技师,成为一名技师。“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真的发生在我身上了。这不是梦,而是真的发生了。将来,我不仅会有更多的发明,还会带领更多像我这样的农民工走上技术岗位,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
标题:聚焦青岛港农民工:中学毕业后,四次刷新世界纪录
地址:http://www.qdpdly.cn/qdjy/793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大学生被暗流“吸”住,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