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2个
本篇文章3402字,读完约9分钟
人工鱼礁释放。(数据图片)
大型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数据图片)
随着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在中国,当地水环境恶化、海产品质量下降、养殖病害严重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海水养殖和捕捞难以为继。改变渔业发展方式,发展海洋牧场,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海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浩瀚的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几千年来,人类耕种海洋、放牧和捕鱼,并与海洋生物和谐相处。
然而,近几十年来,这种平衡被悄悄地打破了。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强烈,以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主的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对海洋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在这种背景下,改变渔业发展方式,改变农、牧、渔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实现海洋农业和畜牧业
海洋的农业和畜牧业使人类能够像管理牧场和牛羊一样管理海洋和水生生物。海洋牧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工鱼礁是其基本手段
所谓海洋牧场,形象地说就是海洋农业和畜牧业,它使人类能够像管理牧场和牛羊一样管理海洋和水生生物,从而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促进海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海洋牧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种子繁育、初级生产力提高、生态恢复和全过程管理等一系列步骤。其中,人工鱼礁是基本手段。
在日照市万泽峰海洋牧场港,大型集装箱整齐地摆放在岸边,每个集装箱周围都开有许多“天窗”。
"这些不是普通的容器,它们都是经过改造的人工鱼礁."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珊瑚礁沉入了深海,这相当于为鱼类建造了一个坚固的房子,吸引鱼类生活在珊瑚礁中。
2007年前,青岛的陆海峰海洋牧场是一个普通的渔场。因为海洋生物资源严重短缺,所以没有鱼可捕。“当时,渔民在海边卖海产品,全都是小鱼小虾。来钓鱼的游客基本上什么也钓不到,生意尤其惨淡。”青岛陆海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显刚回忆说。
纵观山东,陆海峰的经历并不是个案,相反,这是非常普遍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山东启动了渔业资源恢复行动计划,并开始大规模建设海洋牧场。
随着政策的东风,陆海峰开始将发展重点转移到海洋牧场,先后投放30多万条空 m3人工鱼礁,100多艘沉船,建成200多公顷人工鱼礁区,并自然放养海参、鲍鱼等海珍品。与此同时,建造了180多个智能深水防风防浪笼,用于养殖鲈鱼、鲑鱼和黑鱼。等待稀有鱼类。
经过长时间的封闭维护,2014年,陆海峰海洋牧场正式对外开放,海域渔业资源得到极大丰富。"有经验的钓鱼朋友一小时可以钓到几十磅甚至几百磅的鱼。"王显刚说。
在荣成市,经过几年的人工鱼礁建设,海藻、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在礁石和礁石区底部大量繁殖,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岸边礁石的藻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成人工鱼礁6094万空 m3,主要分布在中国重要的海湾和岛屿等沿海水域,有效保护了这些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人们一眼就能看到牛羊在牧场上吃草。然而,在海底,很难做到这一点。在这方面,山东省开始建设海洋牧场观测网络,并通过在海底安装摄像机,对“牧场”环境和鱼类的生活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在陆海峰海洋牧场的监控室,记者通过水下摄像头不时看到黑鲷、爻等各种鱼群出现在礁石附近,有的鱼还不时“亲吻”摄像头。在侧监视器上,水温、叶绿素、溶解氧和其他参数都很容易获得。
“过去,当缺氧在夏天发生时,我只知道有问题,但不清楚它是如何引起的。现在有了照相机,就有可能随时观察和评估水下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灾难的过程、机制和生物反应,从而保护牧场的生物资源。”李培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建造“蓝色粮仓”
海洋牧场已成为当地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直接带动了水产苗种、水产品深加工、休闲渔业等领域的发展,实现了海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除人工鱼礁外,山东省还大胆创新浅海养殖技术和模式,在桑沟湾探索实施了“721”生态立体养殖模式,每亩经济效益提高了2.5倍以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银根表示,“721”生态立体养殖模式是由7种藻类、2种贝类和1种鱼类组成的立体循环养殖模式,上层为海带等藻类,中层为贝类,底层为鱼类。藻类的净化功能和为鱼类提供饵料的功能非常突出。桑沟湾多养分生态养殖模式的年固碳量超过11万吨,相当于在陆地上植树15万公顷。
根据这一比例,山东省19500公顷的海洋牧场每年可通过藻类和贝类增殖吸收大气和海洋中约499200吨碳,相当于减少1830400吨二氧化碳和208000公顷的植树造林。
同时,附着和聚集的生物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根据碳汇渔业原理,海洋牧场通过“播种”和“收获”放牧可以去除海水中的大量碳、氮、磷元素,从而有效降低海水富营养化引起的赤潮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
海洋牧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我国许多沿海地区,海洋牧场已成为当地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直接带动了水产苗种、水产品深加工、休闲渔业等领域的发展,实现了海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据调查,经济人工鱼礁平均每亩海域年直接收入可达7600元,海参等海珍品加工略多,平均每亩收入10240元,净收入9310元。山东省建立的第一批休闲海钓基地每年可以带动数万人在社会上工作。人工鱼礁与海上观光和休闲海上垂钓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休闲形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要有金山银山和青山."推广海洋牧场显然符合这一理念。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已建成的海洋牧场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生态效益604亿元,年固碳量19.4万吨,减少氮16844吨,磷1684吨。据统计,通过海洋牧场、海上观光、海上休闲垂钓等相结合。,每年可接待1600多万游客。
驶向深海
随着大型近海海洋牧场平台和其他设备的使用,中国的海洋水产养殖面积已从近海大幅扩展到近海,海洋渔业空室也有所扩大,这为来自海洋的食物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使建造高水平的“海洋粮仓”成为可能
在黄海中部凹陷的深处和底部,有一个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体积约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称为黄海冷水团。它是一个温差大、盐差小、温度低的水体,非常适合养殖喜欢低温的深海鱼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海域夏季表层水温较高,生产高质量、高价格的海洋冷水鱼一直是我国海洋水产养殖的一大不足。
“充分利用黄海冷水团的独特资源,可以提高我国深海鱼类养殖能力,保证国内海洋冷水性鱼类的供应。”中国海洋大学前副校长董告诉记者,如果黄海冷水团仅开发500亿立方米的养殖用水,在10立方米的水中养一条鱼,每条鱼重1公斤,就能产50亿公斤。优质冷水鱼的市场价格按平均每公斤40元计算,产值惊人的2000亿元。
日照市距离黄海冷水团仅40海里,2015年开始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试验。去年,“黄海冷水团优质鱼绿色养殖工程”首批6万头虹鳟和硬头鳟幼体完成了海水驯化和近海过渡养殖,再次实现了过渡,进入黄海冷水团,真正“游”到了深海。
在日照市万泽峰海洋牧场港,中国最大的深水养殖船正在进行最后的检修和调试。该船于6月正式下水,前往50海里外的黄海冷水团海域。冷水团中的低温海水被循环利用,以培育高价值的海洋冷水鱼类,如鲑鱼。
“目前,中国沿海海水养殖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海养殖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新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展了近海养殖,并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在挪威,近海水产养殖的水深已发展到负100米,网箱周长为120米,最大容积为2万立方米,单个网箱的产量超过300吨。
“大型近海海洋牧场平台和其他设备的使用,极大地扩大了中国的海洋水产养殖面积,从近海到近海,海洋渔业空室得到了扩大,为来自海洋的食物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使建造高水平的‘海洋粮仓’成为可能。”王守信说道。
据悉,山东省将启动新一轮海洋牧场升级三年示范计划,集中资金投入,引导和加快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深海养殖设备及配套设施、物联网应用技术建设,大力推进海上海洋农牧业建设。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张贤亮认为,当前要大力推进以海洋牧场为主要形式的渔业资源生态恢复和区域渔业综合开发,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渔业转型调整,促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畅)
标题:我国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2个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64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