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为特色产业提供精细气象服务
本篇文章1533字,读完约4分钟
“如果这里有人治不了晚疫病,那就没必要种土豆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排楼乡的一位大型马铃薯种植者平江自信地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建立多元自动气象站以来,过去农民仅靠经验和感觉防治马铃薯病害的土法已经改变,病害得到了准确的抵抗。
围场县位于马铃薯种植的黄金纬度地带。依托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2016年全县建成马铃薯种植基地73万亩,总产量约180万吨,产值超过23亿元。作为中国北方最好的马铃薯种植区之一,围场县近40万农业人口中,超过一半的农民以马铃薯为生。据统计,当地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可支配净收入约为190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四月播种,九月收获。在围场县,马铃薯生长期离不开对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的持续关注。根据平江的说法,当温度连续五天超过25℃并且湿度超过70%时,马铃薯容易发生晚疫病。“这种疾病可以在土豆生长期间的任何时候发生。一旦受到影响,它会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到整个领域。它不容易治愈,只能根据生命过程来预防。”
自2012年以来,围场县利用河北省“三农”气象服务,连续三年投资100万元。为全县马铃薯主导产业和主要种植区建设基础设施,建立多因子自动气象站,监测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向和风速六大气象要素。在重要的天气过程中,种植者不仅可以及时收到气象短信提醒,还可以将气象信息滚动播放在村口显示屏上,提出抵御相关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
“2015年9月底,我们为农民提供了两次恶劣的降温天气服务,帮助县鲁源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避免了61.25万元的经济损失。2016年,用户主动要求我们提供相关气象服务。”围场县气象局局长朱国良表示,气象部门不仅为生长季的病虫害提供预报和预警服务,还在收获季节提供实时服务,确保农民生产生活的全过程。
农业气象学的精细化服务也在其他地方发挥了作用。
宽城满族自治县是承德市的主要森林和水果产区,优质果树4500万株,其中板栗3300万株,面积50万亩。“板栗对温度要求不高,喜欢潮湿多雨的气候,但开花期喜欢空干燥的空气和高湿度的土壤。”宽城板栗种植基地的技术人员说,如果9月份的降水量少于46毫米,将会影响板栗的产量。
针对板栗产业的气象服务需求,承德市气象局和宽城市气象局在板栗种植园区建立了六要素气象观测站,对园区内的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进行监测,为未来一年板栗产量的预测积累可靠数据,为板栗的关键生长发育期制作专门的服务产品,为农民提供精细化的专业气象服务。
近年来,承德市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蔬菜、马铃薯、食用菌、中草药和水果五大核心产业为重点,坚持“降粮增药、增菌优化蔬菜、扩果调畜”的原则。“经过多年努力,各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部分产业已初步形成向核心区域集聚发展的趋势。但是,气象部门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一县一品”的农业气象服务。”承德气象局局长李兴文说。
2016年1月,承德市气象局制定了“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结合承德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确定了马铃薯、板栗、山楂、苹果、大米、小米、食用菌、中草药和设施蔬菜。九种作物是特色专业气象服务的对象,每个县确定一种特色作物,使全市农业气象服务从点到面覆盖全市主要农业发展区域,充盈
“一县一品”带动承德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和集约化。李兴文表示,通过区域和作物划分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一种服务产品适用于多种作物的“模糊”服务模式,提高了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现在,市气象局拥有专业的农业气象服务人员,保证了服务产品的及时生产和发布,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服务产品的时效性有了明显提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景元)
标题:河北承德为特色产业提供精细气象服务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774.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