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革新之国”与“创业之城”亲密接触
本篇文章1550字,读完约4分钟
青岛信息网8月18日电-7月29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在青岛高新区中科R&D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与以色列商会联合会等10多个中以商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20多家中以公司和服务机构加入“中以企业协会”,引进海外创汇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中以阶梯创新科技研究院等3个平台项目,预约30多个优质项目,举办1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策划“中以文化交流月”系列活动,将项目与三大既定平台进行匹配,将各种合作需求进行分类匹配,并安排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在此期间,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快速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南新异常忙碌。为了应付以色列的时差,她甚至开始了“国际商务时间”,晚上还和海外国家举行电话会议、视频链接、收发邮件。用她的话说,中以客厅企业也是一个“创业公司”,还处于基础阶段,要做好“内功”。
自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以来,高新区围绕“全面创新合作打造新高地”的大方向,全力抢进度,引进项目,推进园区开放,4月份试运行。7月29日下午,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与以色列商会联合会等10多个中以商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20多家中以公司和服务机构加入“中以公司协会”,引进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和中以阶梯创新技术研究院。有3个平台项目,预留30多个优质项目,举办1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加速以色列人、物流、资金流、新闻流、技术流在青岛洪飞的集聚,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综合部负责人,前期参与了大量招商引资工作,近几个月整理了40多个以色列工业化和服务项目。客厅开放后,他集中推进项目,一天接几百个电话,加班成了常态。“目前正在推进以色列农业高科技项目、马家培训、智能交通三个项目。”洪飞告诉记者。
为以色列人创造一个“温暖的岗位”。以色列被称为“创新型国家”,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去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在首次访问青岛后,选择前往以色列探索“创新代码”。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旨在搭建中以创新合作新桥。
“中以公司沟通最大的问题是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习俗、语言的差异。”尹娜欣作为市政府商务代表在以色列驻扎了三年,声称这段经历就像“再次读研”,这段时间积累的学习和经验教训成为她目前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建立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的目的是创新双方的合作方式和风格,实现双赢。”尹南欣说,在这里,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见面,喝杯咖啡,谈谈想法,交朋友,建立职业发展迅速的“伙伴”。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位于青岛高新区中科R&D,总面积1.5万平方米,涵盖展厅、商务洽谈区、办公区、会议室、路演厅、以色列特色生活区等功能区,将建成展示、推广、路演、联系、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平台。
客厅里,随处可见希伯来语,里面陈列着以色列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最新的技术创新。“青岛以色列的‘国际客厅’邀请以色列设计师参与设计,融入了很多以色列元素。首先在硬件上给客人亲切感,然后提供比较配套的服务,吸引以色列人来青岛参观、展示、定居、创业。我们希望在两到三年内把这个地方培养成以色列人在中国的‘温暖站’。”尹南欣说。创新生态引入三个子平台
“创新”是中以合作的关键词,也是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成长中的“最大得分点”,与客厅建设运营全过程同流合污。为了使中国和以色列的公司联系更加舒适,需要一个配套的服务系统。在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创新生态平台上,介绍了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中以阶梯创新技术研究院、以色列英飞凌创新之乡青岛动力空三个子平台,利用杠杆作用,煽动中以合作资源汇聚于此。从功能上来说,每个子平台都是由中以双边团队搭建的,但各有特色。以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为例,是青岛高新区牵头的联合项目,结合海尔海创汇,发挥自身特色资源。通过政府引导、产业资源共享、创新技术转化和资金投入等方式加速并联,形成“国外预孵化-本地加速孵化”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
“目前,孵化器已与涉及五大产业的60多个创新项目挂钩,其中光伏微发电技术3G SO-LAR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已在离岸孵化器孵化。”海创汇国外市场总经理杜春龙表示,该技术可以将任何光线转化为电能,在室内、阴天、灯光等自然弱光条件下可以持续发电,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传感器和无线电子设备中。“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技术来比较单精细胞筛选,我们有信心填补这个空白。”在千里之外的以色列,q-art医疗技术公司CEO亚伦·沙莱夫(Aaron Shalev)坐在电脑前,通过视频向中国的医疗机构和投资者介绍了“人工辅助生殖精子三维全息定量检测与筛查”项目。7月2日下午,由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青岛中以阶梯创新技术研究院、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举办的以色列医疗创新与中以合作在线研讨会举行。
“我们的使命是将以色列的高端R&D资源注入到青岛和山东的工业体系中,设计基于双边资源的独特商业模式,促进以色列科技公司、中国工业企业和金融资本之间更有效的合作,同时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充分释放合作的价值。”中以天梯联合创始人戴忠禹说。
未来可以期待三个“新地标”
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也建了“数字国际客厅”,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产品技术交易平台、中以资源数据库等板块,24小时链接全球商业协会、公司、科研院所、高端人才等资源和新闻,预留快速工业开发区承接高端定居项目。此外,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发起成立中以公司协会,采取松散合作模式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聚集创新生态资源。目前已有30家机构和公司加入俱乐部,可以为客厅提供法律顾问、知识产权、语言翻译、会计审计、签证旅行等与工作生活各方面相关的服务。依托中以公司协会,汇聚各方资源,不断推进中以在经济、科技、金融、贸易、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谈到未来,尹南新用三个“新地标”:空新地标描述了客厅快速发展的愿景。通过对客厅创新生态的持续完整优化,为中以合作各行各业的人才提供合适的产业。,适合商务,适合旅游目的地;新的产业地标,引进以色列科技创新成果和技术人才资源,准确对接国内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需求,打造中以协同创新和新闻互动的交流平台;新的文化地标,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断引入两国的民族元素,利用文化认同促进情感共鸣,从而增进互信,促进合作。
标题:[本地]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革新之国”与“创业之城”亲密接触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071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