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青岛造“鹰轮”缝纫机一票难求-青岛信息网
本篇文章2027字,读完约5分钟
坐在缝纫机前,妈妈的右手转动机器的小圈,双脚在踏板前后上下摇晃的话,针就会掉下来,发出嗡嗡的车轮声……相信很多人童年的记忆里都会有这样的缝纫机痕迹。
从1960年代开始,缝纫机开始进入平民生活,很快与手表和自行车一起成为时代富裕生活的象征。 作为全国知名的青岛企业品牌,“鹰轮”曾经和其他工业产品一起给这个城市带来过无限的风景。
“缝纫机,现在不怎么买,回来几十年,在谁家接媳妇要备齐三大件。 那叫“有面子”。 记者进入青岛电脑绣花机厂时,宽院子、一排工厂、仓库没有旧缝纫机厂的痕迹,企业党委书记李长林和专业销售的副总裁卓文学桌子也没有关于缝纫机的推广资料。 但是,说到工厂过去的火红时代,两个人还是很难掩饰脸上的骄傲。
缝纫机
帮助牙祭
住在云南路的小张今年69岁,在阳台上的缝纫机陪伴了37年。 “当时各种物质产品不足。 从自行车和缝纫机等大的东西到猪肉、面粉和鱼等副食品,即使是一个饭盒也必须买票。 ’张君家附近有市场。 有一次小张排队买肉,付钱出去过。 店员匆匆赶上了。 有点对不起,“姐姐,听说你家有缝纫机,能给孩子做衣服吗? ”。 小张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衣服做好了,店员偷偷卖了五斤肉给她。
小张家有缝纫机的消息传开后,卖鱼和卖猪头肉的都找她,在家想吃什么就可以拿钱去买。 “我也没想到这台缝纫机会带来这么大的油水。 ”现在,每次提起这些事情,小张在家人面前依然有面子。
十多家商店帮助“鹰轮”起飞
李长林是青岛缝纫机厂的老员工,现在是青岛电脑刺绣机厂的党委书记。 李长林1937年2月6日告诉记者,张故昆于广州路21日创立了“利康商务”。 这是青岛第一家与缝纫机领域有关的企业,从事缝纫机修理和销售零件的经营。
解放初期的青岛有顺德、泰丰、永生福等13个缝纫机部件的修理、销售和加工单位。 1952年6月24日,青岛工商局批准了私营合营企业,其中10家公司共同创办了青岛联华缝制机械制造厂。 第二年年初,“鹰轮”商标也首次出现在青岛缝纫机历史上。
李长林说,公司刚创办,模仿德国利康缝纫机企业的ja1-1型缝纫机是“鹰轮”早期的主力企业品牌。 “ja1-1”型缝纫机除了可以缝制通常的衣服外,还可以更换刺绣板等部分零件。 刺绣,卷曲,操作简单便宜。 因为这个市场的销售情况很好。
最初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直到1953年下半年,企业可以增加新设备,独立生产重要零部件,迎来了“鹰轮”的春天。
从外地工厂来青岛学技术
李长林回忆说,1956年9月,根据青岛市重工业局的计划,“联华”和“福盛义铁厂”、“正大东记铁厂”、“新太木器厂”合作设立了“公私合营青岛联华缝纫机厂”。 “联华”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年末可以生产50多种各种零部件,1957年生产了6746台缝纫机。
过了几年的创业期,“鹰轮”品牌越响,越是将曾经有名的“ja1-1型家用缝纫机”定型化。 老工人宋师傅说当时他在铸造厂,工厂高温几十度,女性做不到。 男人的丈夫们都光着胳膊,穿着大短裤在工厂里忙碌地工作。 热铁水,两个人抬走了,工厂里飘着黑铁渣。
1963年,时任厂长杨进明带着技术骨干去外地工厂取得经验。 回来后,大家开始做实验。 “联华”最有名的技术是自主研究和制造的箱型红外线反射干燥电炉。 与旧煤炉相比,新电炉对缩短烘烤时间、无灰尘、易控制温度、提高喷头涂装质量、降低价值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设备当时全国数一数二,很快引起其他城市缝纫机厂的观察,原来是因为我们向人学习,然后人来我们厂取得经验。 ”宋先生说。
“鹰轮牌”缝纫机疯了
《联华》负责销售的副总裁卓文说,从1954年第一季度开始,所有产品都在百货公司销售,打算购买缝纫机的人经常在百货公司前排队。 市工商局决定了登记购买的方法,结果一个月内顾客登记达到了2000户。 “当时工厂没有市场营销权,负责销售的百货公司通过工商局统一收据,按工厂分配的话,我想没有几张。 》卓文说。
在67岁的曲玉珍家,“工农品牌”缝纫机的商标依然崭新。 老人回忆说,文革期间,“鹰轮牌”改名为“工农牌”。 “1972年,我每月工资38.61元,丈夫收入也差不多,缝纫机售价在100元以上。 ”夫人和父母“入股”后,曲玉珍终于筹到了钱,但买缝纫机需要票,曲玉珍一开始找到了很多人,没有拿到“指标”。 曲玉珍情绪低落时,工厂行政处领导告诉她自己的亲戚在五莲县工作,可以想办法,但必须自己承担运费。 曲玉珍一言不发地答应了。 缝纫机被运到小港码头时,丈夫和几个同事赶到码头,把缝纫机拖回家。 缝纫机被送到曲玉珍家的那天,左邻右舍跑过来,摸摸机头,转动小圈子。
进入20世纪70年代,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成为平民生活的“三大组成部分”。 周恩来在《政府事业报告书》中提出要求,扩大了“三大事件”的生产。 在“三大事件”的会战过程中,“鹰轮”的产量急剧增加,1977年公司一个月前完成了15万台的生产计划。
;
标题:辽宁:青岛造“鹰轮”缝纫机一票难求-青岛信息网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204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