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谈论文学的终极梦想:几代读者都在阅读
本篇文章762字,读完约2分钟
“诺贝尔文学奖是作家的梦想,但它不是最终的梦想。对于作家来说,最终的梦想是让读者代代相传。”9月15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陆著名作家莫言参观了台湾高雄的佛博物馆,他坦言获奖后“似乎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应台湾僧团星云大师的邀请,莫言于15日在高雄佛光山举行的星云人文世界论坛上发表了关于“作家之梦”的专题演讲。这个“讲故事的人”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诺贝尔文学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莫言说,因为他在童年时经历过饥饿,所以他的童年梦想都与食物有关。
莫言曾经说过,开始写作是梦想过上“一天吃三次饺子”的美好生活。尽管他的语言很机智,但他并不否认“仓促决定后懂得礼节”是他一直相信的真理。莫言从发表第一部作品到获得诺贝尔奖花了31年的时间。他说,当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打印出来时,他内心的激动不亚于他听说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被问及他未来的梦想是什么时,他说,“我擅长写小说,读者期待我成为下一部作品”。
“现在我想写我自己。”他说他早期的作品是对社会和人性的批判。“我的愿景是用望远镜观察,寻找社会缺陷和错误。50岁以后,我想我应该往里看,往里看,看清自己,反省自己。只有当一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并理解自己时,他才能理解他人”。
莫言还与2000多名台湾读者分享了获奖的感觉。“这个奖项并不像每个人认为的那样重要,也不是对一个作家的最终评价。获奖作品也可能是未知的,获奖作品可能像山一样屹立不倒。”他说获奖后,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人问他是否想获得诺贝尔奖,这让他“放下了一个包袱”。
莫言认为,过于露骨的目的和功利主义会对艺术创作造成伤害,不可能为了获奖而写出好作品。
莫言新书《声典》的台湾版最近在台湾各大书店上架。这部作品记录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心路历程。
标题:不要谈论文学的终极梦想:几代读者都在阅读
地址:http://www.qdpdly.cn/qdjy/720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