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731条垃圾分类收运线 青岛已提前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本篇文章1169字,读完约3分钟
您的浏览器暂时无法播放此视频。
青岛信息网11月4日电(记者贝利)今天下午,市城管局在城阳区召开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行业第二次现场观察会。据记者了解,截至10月,市区所有住宅小区(4534间)和公共机构(2059间)均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对2656个标准化“四分类”进行升级改造,剔除3952桶;垃圾收运线路731条,其中餐厨垃圾(含厨房)收运线路279条,基本覆盖市区;餐厨垃圾溶液能力为510吨/天,焚烧溶液能力为8700吨/天。分类解决方案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规划目标提前实现。
观察组考察了城阳区经贸中心、西天社区、宁城路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春阳花园社区、顺德居住社区、颖园广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中心的垃圾分类发展情况。
区经贸中心是城阳区首批开放“提桶及时”分类收集模式的单位之一。通过建设标准化智能四分类垃圾收集室、提供分类指导员进行准确分类指导服务等措施,提高分类质量。西天社区逐一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安排社区两委成员、党员、员工、垃圾分拣员进行早晚站立指导,明确“重在按时送达、重在位置精细分拣、重在收集运输”的“三集中”实践方法,实现垃圾不落地、社区“无桶化”。宁城路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采用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将餐厨垃圾分解成有机肥。设备运行以来,解决了300多吨餐厨垃圾和40多吨腐熟有机肥。春阳花园小区探索了“三阶段八步骤”的实践方法。前期通过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推广入户活动、党员带头签署承诺、举办垃圾分类座谈会、现场培训会等方式,促进和动员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在推广过程中,利用垃圾分类推广监督员与居民分类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对比信息,并采用推广引诱、加分等有效措施,逐步养成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顺德小区积极推行“拆桶并放+定时固定”的分类投放模式,将原有的桶点升级为三个智能四类垃圾收集隔间,每天早晚安排分类指导员在桶内进行指导,以大桶水换点、体验厨余垃圾现场堆肥等方式,引诱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颖园广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中心有智能设备、视频介绍、互动体验、模拟投放、环保教室五大功能区。旨在通过技术和新闻的手段,为市民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教育互动活动,让市民在家中获得最时尚、最智能的垃圾分类体验。
经现场观察,市城管局在城阳区召开座谈会,听取城阳区垃圾分类行业发展情况及城阳街典型做法的汇报,对城阳区和城阳街的做法予以肯定。会议指出,要正视问题,认清差距,充分认识和把握推进垃圾分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完成《行动计划》、市政府实际工作、重点突破等明确目标任务。此外,我们要在转变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和就业规划方面为明年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坚决打赢生活垃圾分类的硬仗,努力建设一个精致、便捷、温馨的城市,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充满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城市管理。
标题:[本地]731条垃圾分类收运线 青岛已提前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878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