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气象局发布报告:雾霾会影响生殖能力
本篇文章1615字,读完约4分钟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气候变化绿皮书:气候变化报告(2013)》(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近50年来中国霾天气普遍增加。其中,雾日明显减少,霾日明显增加,持续霾过程显著增加。
雾减少,雾度增加
雾天已经超过了雾天
统计表明,我国霾天气的成因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1981年到2010年,冬季霾天气明显多于夏季,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42.3%。
从1961年到2012年,中国中部和东部(东经100度以东)的平均年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在过去的52年中,最大霾日数是在1980年,为35.8天。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中部和东部的平均雾日基本上是霾日的三倍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雾天数量减少,雾天数量增加,雾天比例逐渐下降,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雾天数量超过了雾天数量。
阴霾的日子持续不断
持续6天的痰过程是过去的3倍
根据绿皮书,虽然20世纪中东部地区连续三天以上的霾站数量略有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进入21世纪后,霾站数量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2年持续3天以上的霾过程站的监测平均值是1961年至2000年监测平均值的两倍以上,持续6天的霾过程的监测数据是对比数据的3.1倍。
去年10月,中国中部和东部的雾霾正在上升。今年以来,中国平均霾日数为4.7天,比正常时期(2.4天)多2.3天,为1961 -2013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是同期历史最高的。
东方增加,西方减少
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烟雾已经超过了100天
从空的分布来看,霾日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的烟雾日数每年减少0-0.5天。除了北疆,中国西部每年的雾天基本上不到5天。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增长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年均增长4.1天和3.9天。在中国中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一年的霾日从25天到100天不等,在一些地区超过100天。
绿皮书选择了中国中部和东部的六个典型大城市(北京、石家庄、郑州、南京、杭州、广州)和附近的六个小城镇(遵化、饶阳、西华、高邮、慈溪、增城)。通过对年霾日变化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年霾日差异不大,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
雾霾危害
对经济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绿皮书,中国雾霾天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化工能耗增加导致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取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和地面灰尘。此外,人类活动、当地烹饪、汽车尾气和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生的光化学产物被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这将经常造成烟雾。
气候变化造成的气象条件也是霾天气增加的原因,包括静态稳定的天气加上高湿度、薄层混合和降水日数减少。
雾霾天气现象将对气候、环境、健康和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如造成城市大气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0+介质、水和陆地交通;增加死亡率、加重慢性病、恶化呼吸系统和心脏系统疾病、改变肺功能和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免疫结构等。
治理建议
建立跨区域联合防控机制
根据绿皮书,中国的空气污染呈现出区域污染的趋势,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在该地区实施联合防治。例如,北京严重灰霾的污染控制不仅要考虑城市污染源,还要考虑天津和河北的污染源。
根据绿皮书,中国尚未建立实质性的应对机制,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例如建立一个跨区域的联合空气污染防治委员会。除了区域和城市之间的联合防控之外,还需要建立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合作防控机制,以便相关部门能够共享数据、共同制定措施并在执法方面进行合作。专家建议,多部门应共同建设全国环境0+气体监测网络,统一布局,覆盖全国,重点区域加密。
标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气象局发布报告:雾霾会影响生殖能力
地址:http://www.qdpdly.cn/qdjy/665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