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本篇文章148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区海洋经济的建立进入快车道
2014年是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一年。今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因此,海洋经济已被提升为青岛经济发展地图上的国家战略位置。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海洋经济相关企业抓住机遇,加快了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其中,岳明海藻、沈阳海藻等企业进入海洋系统新兴产业,通过科技改造传统技术,进入快车道。
模范企业
搭建产业平台,寻找新的增长点
“一期千亩蓝色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已经投产,这是我们加快转型的重要一步。”青岛海藻集团副总裁李表示,近年来,公司已经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建设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是岳明海藻的一项重要战略。李表示,公司计划建设一个总面积1000亩的蓝色海洋生物科技园区。目前,项目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并投入运行,第二阶段正在推进。预计建成后年销售额将达到100多亿元。
与此同时,岳明海藻发展成为海洋生物的新产业。“今年上半年,数十种化妆品被一口气推出,天猫和京东的销售反应良好。”李说,海洋生物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0+市场发展空间。在海藻提取技术的基础上,岳明海藻开始向下游渗透。例如,化妆品行业今年已经引进了几十个品种,如水、牛奶和奶油。
技术创新改变传统
青岛海洋经济转型的例子数不胜数。犹大海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表示,近两年来,公司传统海藻产业模式主要采用化学技术替代生物、微波、光能等新技术,实现了节水、节能、高值化发展的清洁生产,解决了制约海藻生物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去年10月,该公司还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南澳AKP海藻公司”,这为建立海外基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超低温冷库只有3万吨左右,容量太小,渔业产业链不完整。”青岛陆海峰集团副总经理刘冀生表示:“在新区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已经投资100多亿元,正在中国北方(青岛)建设一个水产品交易中心和一个冷链物流基地。”
行业现状
海洋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青岛海洋经济增加值近1400亿元,仅西海岸新区就占34.5%。同时,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占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22.4%,比2012年高出1.4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西海岸新区聚集了岳明海藻等一批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企业。华北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将打造现代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以海洋文化和电影文化为主题的东方电影之都将梦想蓝色影视,打造西海岸“影视城”,使青岛成为全球蓝色影视文化旅游之都。
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据新区科技局局长赵英敏介绍,新区现有船舶海洋工程企业29家,其中全船制造企业4家,海洋工程平台企业2家,船舶配套企业12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藻酸盐生产基地。
工业的未来
传统转向科技自主创新
针对海洋经济,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明确表示,根据我国海洋科技水平、国家赋予新区的功能定位和自身优势,未来重点发展海洋结构工程与装备、海洋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功能生物资源利用、海洋娱乐文化、海洋勘探与监测、信息服务等六大海洋新兴产业。
如何加强海洋经济?黄岛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薛庆平提到了两个提升,即从制造业到创新的经济功能提升,以及从中转港到自由贸易和国际物流中心的两个深水港——前湾港和董家口港的提升。到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力争达到6000亿元。
标题:新区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地址:http://www.qdpdly.cn/qdjj/532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