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青岛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9.4%
本篇文章3188字,读完约8分钟
原标题:年中青岛经济形势回顾。上半年,青岛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9.4%
转眼间,2014年已经走过了一半的路程。根据今年上半年发布的经济数据,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市经济运行平稳回升,各项工作任务基本实现了一半以上时间、一半以上任务的目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这是一张有内涵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合理把握发展速度,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稳增长、促改革、促结构调整、惠民生上,大力推进高耗能、高污染、高安全隐患产业的搬迁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努力实现优质高效、发展潜力大。
承受压力,实现“七稳”、“三升”、“一降”
生活并不总是平坦的,城市也不总是平坦的。经过30多年的胜利进步,国内经济进入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变时期。受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青岛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方面,一方面,我们的城市是“稳定的”,克服困难,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一方面,它追求“升级”,在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新的内生动力。从上半年的运营情况来看,我市已经实现了稳步增长的目标。
先说“稳定”。
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4%和12.5%,城乡新增就业岗位20.7万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2.5%,均处于合理稳定的增长区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丰收,总产量同比增长4.8%。
消费稳步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零售分别增长16.6%、13.7%、2.3%和9.2%,家电和食品销售分别增长47.4%和12.8%。
服务业稳步增长。截至6月底,高端服务业1000万平方米建设2100万平方米,新竣工698万平方米;旅游、信息、现代物流等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速度;本外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7%和9.6%;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5.2%和4.6%,旅客吞吐量增长16.2%。
投资处于快速增长区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出1个和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1%,增速超过全市5.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31%,占全市投资的75.8%,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
再说一遍“l”。
工业已经逐步升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9.2%和9.5%,分别比一季度增长2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长4.2%,比一季度增长3.5个百分点。工业领先的10个千亿级产业链产值增长9.4%,其中轨道交通设备、电子信息、家电和汽车产值分别增长32.5%、16.7%、14.3%和12.4%。5月,工业生产者的出厂价格指数26个月来首次上涨。
对外贸易明显反弹。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9%,比全国增长11.7个百分点。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中,青岛是唯一一个上半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三项指标都有单独规划的城市。进出口增量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7%。统计数据还显示,我市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5.3%和40.2%,产业链长、高附加值的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持续上升。
民生投资大幅增加。上半年,卫生保健、教育和住房保障财政支出分别增长61.1%、35.2%和22.9%。启动保障性住房5581套,改造农村危房1205套,加快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科技馆、市立医院东院二期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
在经济稳定和复苏的同时,该市的能源消耗、落后的生产能力和空气排放都在大幅下降。上半年,实施环境空气体质量生态补偿方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8%,淘汰落后产能60万吨,城区二氧化硫和PM2.5浓度分别下降30.5%和8.5%。
农业生产稳定,收入、就业和消费价格指数稳步增长,消费稳步增长,服务业稳步增长,投资快速增长;工业逐步改善,对外贸易明显回升,民生投资大幅增加;能耗、排放等。上半年,我市经受住多重压力,在国内经济转型和痛苦时期,实现了“七个稳定”、“三个上升”、“一个下降”。很难取得这样的成就,这是极其罕见的。
稳步上升,加快向“内涵渠道”转移
稳步增长目标的实现,使我市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旧城企业大规模搬迁等因素的影响,为下半年加快向“内涵式增长渠道”转型、争取时间和进一步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市社科院城市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冷静思考,在经济进入转型期和新常态后,城市必须加快从高消费、大规模的粗放型增长向低碳、环保、优质的内涵型增长转变,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模式、调整结构,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变。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市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大胆而有力的步伐。
上半年,我市结构调整和重点领域、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质量效益显著。
加快重点领域转型。上半年,我市海洋总产值增长1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重点项目110个,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科技孵化器引进企业2700多家,科技交易市场交易量增长27%;在老城区,笼子的更换已经加快,共有100户家庭已经搬迁,其中40户已经完成并投入生产。青钢环保搬迁项目将于年内试生产。
加快重点领域建设。上半年,高新区引进的软件信息服务、蓝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装备制造等企业和项目同比增长55%,总投资同比增长766%;宏大经济区启动17个亿元以上的新项目;蓝色硅谷核心区投资增长28%;董家口经济区在建项目49个,其中3个投资100多亿元;保税港区汽车进口业务全面开展。
县域经济的贡献增加。上半年,全县四市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2%,比全市增长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4.9%,比全市增长5.7个百分点,占全市的45.9%。新型城镇化积极稳步推进。
基础支撑进一步加强。上半年,大沽河整治、地铁、青蓉城际铁路、青龙高速公路等重大建设项目。为城市的“转型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
老城区鸟笼换笼,高端主导的重点领域加快,县域经济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极大地促进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增长和现代服务业裂变增长。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青岛经济升级版正在从蓝图加速走向现实。
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要发展速度转移,最重要的是改变增长动力。
上半年,全市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率先实施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改革,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在行政审批、“营改增”、财政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全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今年以来,全市已经把改革的‘剑’挥到了十个方面,如减少审批、减少证照、减少收费、集中审批、集中执法、集中交易、集中支付、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加强监管。改革的广度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说。
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自今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青岛的市场主体迅速壮大。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已超过64.99万个,规模达到1.1583万亿元。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行政审批由“前置”改为“后置”,“一照多址”,“一照多址”等政策,使大量无房公民实现了注册企业的愿望。
扩大“营改增”试点项目。上半年,全市43300名试点纳税人申报“营改增”税收14.78亿元。到目前为止,全市试点纳税人已受益减税24亿元。
加快财富中心建设。上半年,青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调动、激励和释放千千成千上万中国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就是改革!"上半年,各项改革措施的加快实施和扎实推进,为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全市实现了优质、高效、内涵的移交。
标题:上半年,青岛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9.4%
地址:http://www.qdpdly.cn/qdjj/482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