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就业网信息库上的56万人的信息被“抹去”
本篇文章1122字,读完约3分钟
城阳就业网已经运行了3个月,目前每天点击量超过1000次。受欢迎的背后是一系列宏大的数据:城阳区425,235个登记人口的就业信息,所有登记人口都实现了100%的信息收集;城阳近14万农民工就业信息...据悉,城阳区通过便捷的就业网络、就业信息库和延伸到社区的技能培训学院,真正实现了对企业和自然人的直接公共就业服务,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了解“家庭背景”是提高就业服务效率的关键。今年4月以来,城阳区开始收集全区所有登记人口和流动人口信息,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信息收集联动机制,有5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该区在收集企业和自然人信息的同时,还投资近100万元建立了“城阳就业信息数据库”,对企业和居民收集的所有信息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到本月底,该地区的就业信息数据库将全面覆盖,并每六个月更新一次。在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城阳区又投资30万元建设了“城阳就业网”,并开通了一个公共平台,通过就业网发布各用人单位的动态就业信息,同时发布人类社会系统的所有对外服务政策和工作流程,并直接“发送”就业政策给居民。
据城阳区人民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该区就业信息指导员将采取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企业和居民的不同需求,通过就业服务热线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为了有效地将居民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送到人民的家门口,城阳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建立政府主导的技能培训体系,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居民技能培训升级工程。目前,在人民公园设立了区级技能培训学院,在六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社区技能培训学院。每个社区配备一名以上的专职劳动保障协调员,收集居民培训需求信息。从报告技能培训需求到参与培训,居民可以在街道甚至社区免费进行,初步实现了技能培训的“零距离”和“零门槛”。
根据就近培训的原则,城阳区的所有职业技能培训将尽可能在街道甚至社区进行。今年1月至10月,该区人力和社会部门为居民举办了103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涉及26个专业。
城阳区在为普通居民提供零距离公共就业服务的同时,也努力为高端人才创业就业提供优质平台。今年1月,全市第一个博士创业园在城阳区正式开放。除了园区提供的近20项补贴、支持和减免政策外,入园企业还可以享受城阳区提供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财政支持、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
到目前为止,已有41家企业落户博士创业园,每个项目团队中有博士等65名高端人才。与此同时,城阳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建成两个基地——拉韦公社和海都文化产业园油画城,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逐步形成以博士创业园为龙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互动、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人才引进和发展高地。
标题:城阳就业网信息库上的56万人的信息被“抹去”
地址:http://www.qdpdly.cn/qdzp/365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